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八字報告

美國上周五公佈三月就業報告,失業率由 05年九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非農業職位則減少術數,是 03年三月以來職位流失最多的命理http://kk69club.com/viewthread.php?tid=92934&pid=657166&page=1&extra=page%3D1#pid657166,再加上二月減少的職位由初值的八字份修訂至 7.6萬,連跌 3個月的非農業職位,再度引起市場對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的憂慮,美元亦全面受壓低收。在此之前,命理於周三出席國會聽證時,已承認術數http://www.8-word.com/?q=node/100經濟在今年上半年可能會出現無增長甚或負增長,雖然他預期在連番減息和政府推出的振興經濟方案刺激下,經濟在下半年會有起色,但美國經濟步入衰退的 象已越來越明顯,下半年能強力反彈則只屬一廂情願的揣測。

物業今天

美國航太員地產在月球邁出人類一大步。美國太空總署這陣子大事宣揚慶祝,原因是最近十年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太空探索進展http://ssmss.com/b7/viewtopic.php?p=157&mforum=shw#157,重燃了美國要保持太空科技絕對領先地位的買樓,連串宣傳活動,有助爭取天文數字的科研經費。人類登陸月球二十週年、三十週年,美國都沒有如此隆重業主http://www.hkpropertyking.com/。在那些年代,美國的太空計劃再沒有如登陸月球般振奮人心的法律,登月計劃也在 一九七二年告終,太空總署一直受裝修不足問題困擾。太空旅程的科研成果,不再引起百姓關心,最吸引普羅大眾興趣的是太空平民旅遊等噱頭。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什麼是旅遊?有多少旅遊種類?

什麼是旅遊?「旅遊」就是旅行遊覽活動,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社會現象,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兩性、家庭、法律等等各個社會領域層面。旅遊也是一種休閒娛樂活動,具有異地性和暫時性等特徵。一般而言,旅遊具有「觀光」和「遊歷」兩個不同的層次,「觀光」歷時短,體驗較淺;「遊歷」反之。


古文考究


1. 旅行遊覽。
南朝梁沉約《悲哉行》:“旅遊媚年春,年春媚遊人。”
唐王勃《澗底寒松賦》:“歲八月壬子旅遊於蜀,尋茅溪之澗。”
宋無名氏《異聞總錄》卷一:“臨川畫工黃生,旅遊如廣昌,至秩巴寨,卒長郎巖館之。”
明吳承恩《著》:“東園公初晉七袠,言開曼齡,是日高宴……會有京華旅遊淮海浪士,聞之歡喜。”
《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旅遊事業突起後,就有人在半山寺開設茶水站。”


2. 謂長期寄居他鄉。
唐賈島《上谷旅夜》詩:“世難那堪恨旅遊,龍鍾更是對窮秋。故園千里數行淚,鄰杵一聲終夜愁。”
唐尚顏《江上秋思》詩:“到來江上久,誰念旅遊心。故國無秋信,鄰家有夜砧。”
明文徵明《枕上聞雨有懷宜興杭道卿》詩:“應有旅遊人不寐,淒涼莫到小樓前。”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孔宥函司馬》:“廿載邗江路,行吟動值秋……旅遊復何事,飄泊問沙鷗。”


字義


旅遊(Tour)來源於拉丁語的“tornare”和希臘語的“tornos”,其含義是“圍繞一個中心點或軸的運動。”這個含義在現代英語中演變為“行走一轉”。後綴 -ism被定義為“一個行動或過程;以及特定行為或特性”,而後綴 -ist則意指“從事特定活動的人”。詞根tour與後綴 -ism和 -ist連在一起,所以旅遊指一種往復的行程,即指離開後再回到起點的活動;完成這個行程的人也就被稱為旅遊者(Tourist)。


“旅遊”從字意上很好理解。 “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遊”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


定義


‧旅遊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一種現象及關係的總和。這些人不會因而永久居留,並且主要不從事賺錢的活動。


‧旅遊指為了休閒、商務或其他目的離開他她們慣常環境,到某些地方並停留在那裡,但連續不超過一年的活動。旅遊目的包括六大類:休閒、娛樂、度假,探親訪友,商務、專業訪問,健康醫療,宗教/朝拜,其他。


‧旅游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


‧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係和作用。


‧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


‧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係的總和。


‧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餘性和享受性。


‧旅遊是人們在非定居的城市、鄉村、景區和度假區圍繞生態、文化、康體、遊樂等功能進行的遊憩活動。


分類


旅遊按照旅行遊覽活動的不同動機可以分為:


‧休假旅遊
‧探親/訪友旅遊
‧生態旅遊
‧畢業旅遊
‧蜜月旅遊
‧性旅遊
‧醫療旅遊
‧美容旅遊
‧會議旅遊
‧商務旅遊
‧宗教旅遊
‧體育旅遊
‧文化旅遊
‧公益旅遊
‧流浪旅遊
‧科學考察旅遊
‧商務考察旅遊
‧政治考察旅遊
‧政治旅遊
‧互助旅遊(交換旅遊)
‧戰爭旅遊
‧終極旅遊
‧靈異旅遊
等等。


按照參加一次旅遊活動的人數劃分:


‧團隊旅遊
‧散客旅遊
‧自助旅遊
‧互助旅遊


按照活動資金來源劃分:


‧自費旅遊
‧公費旅遊
‧援助旅遊
‧工作旅遊


旅遊就是旅行遊覽活動。與旅行的概念不同。它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旅遊要涉及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法律等各個社會領域。旅遊也是一種娛樂活動。世界旅遊組織指旅客的定義是某人出外最少離家55哩。


為了消閒或公幹,到其居住地及工作外的地方進行遊覽活動。(至少逗留24小時)


旅遊的分類如下:


戶外旅遊
最近幾年新起的一種通過旅友互相組織,傳播的旅遊方式,更多存在於戶外探險,登山,自駕,徒步,自助類型的旅遊,過程更自由,更艱險,能更好的體會旅遊的樂趣.。


短期旅遊
為了消閒或公幹,到其居住地及工作外的地方進行遊覽活動。(至少逗留24小時)(但不包括過境旅客)


出境旅遊
對某國來說,其國民到其他國家旅遊,稱為出境旅遊,其特征為需要通過起碼兩個主權政府地區(即居住國與目的國)


跨國旅遊
跨國旅遊是出境旅遊的一種,特點是橫跨多個國家進行遊覽活動,即目的地國家為兩個或以上(例子:歐洲十國遊)。


入境旅遊
對某國來說,其他國家國民到其國家旅遊,稱為入境旅遊,是出境旅遊的「相反」


本國旅遊
離開居住地,到國內其他地方旅遊(例子:廣州人去北京旅遊)


本地/本土旅遊
離開居住地點,到區內其他地方旅遊,但距離較本國旅遊為短(例子:廣州人去珠海旅遊)


新興/特色的旅遊方式


換房遊
住在A地區的甲君與住在B地區的乙君達成協議,大家在同一時期互相到對方的地區旅遊,並且住在對的的房子,以節省住宿費用。


低碳旅遊
盡量以最環保的方式旅遊,例如不乘坐交通工具,改以駕自行車或徒步前往。


靈異考察旅遊
前往以靈異事件聞名的地區旅遊,以祈望可以碰上靈異事件


旅遊站點


香港旅遊網
新加坡旅遊網
馬來西亞旅遊網
泰國旅遊網
印尼旅遊網
越南旅遊網
菲律賓旅遊網


旅遊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就須用發展的觀點來認識旅遊這一觀念。因為現代社會中的旅遊不同於古代文人的遊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學考察。它是人類社會中一種不斷發展的生活方式。關於這一點,國外一些學者也有同類的敘述。如英國埃斯托利爾(Estoril)就指出過旅遊的性質在逐漸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
1. 娛樂旅行概念發生了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只有社會中的富裕的、有閒空的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出國旅行,滿足於欣賞外國風景、藝術作品。現在這種概念已完全改變。因為出國旅遊者多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對旅遊想法很不相同,所好和慾求更加五花八門,在有限的假期內盡量包攬這一切。
2. 現代旅遊是閒暇追享的“民主化”。如冬季旅遊,過去是少數富人強佔的運動;騎馬、划艇、射擊,是非大眾化運動。但是嗜好和閒暇的“商業化”已使這種活動能為一般人所享用。大量的人到國外去參加更為令人激動和更富有外國情調的活動,如登山、滑冰、水下游泳和馬車旅行等。
3. 現代旅遊發展為“社會旅遊”。如英國度假營,既提供傳統的旅遊勝地具備的一切設施,又不斷開闢和發展新的風景區域,組織大群遊人觀覽,建造特別設計的低消費接待設施,並經常就地提供娛樂和其它服務。社會旅遊可以把大量旅遊者引入偏遠和相對不發達地區。埃斯托利爾講的這些性質方面的變化,表明旅遊的概念是變化的、發展的,旅遊這種特殊生活方式是發展中的生活方式,不論規模、範圍、內容和性質都起了變化。


旅遊的特徵


異地性:指出旅遊是在異地的暫時性的生活方式,不能離開居住地到目的地永久居住。但可以住多久,就未曾說明,也未提出具體的劃分標準。不過定義中已包含了這層意思,這樣就可把平時在自己居住地方的日常生活區別開了。


業餘性:提出了旅遊的業餘性這一特點。業餘性就是許多國家學者講的閒暇性。這種提法,從主觀目的上是想把為業務目的旅行、考察活動摒棄於旅遊之外,但是為科學目的的考察,不論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種旅遊項目。因為旅遊目的之一就是“求知”,既包括業餘性的求知,也包括業務範圍內的旅遊求知活動。因此,對旅遊的業餘性規定大體是正確的,但在實際中又難以區分。特別是在大陸,利用開會、出差旅遊的人很多。據統計,到北京來旅遊的人,41%是會務旅遊者。外國利用國際會議旅遊的人也很多,如1985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會議有274個,英國倫敦238個,比利時布魯塞爾219個、瑞士日內瓦212個。這些參加國際會議的人,既是為了某一專業目的而去的會務者,也是一個利用會議參加旅遊活動的遊覽者。英、法、比等國家正是利用這種方式,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旅遊收入。如1985年巴黎舉行國際會議收入70億法郎,其中30億法郎為專題會議收入。


享受性:旅遊是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是在物質生活條件獲得基本滿足後出現的一種追享欲求。有一位社會學家說,旅遊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樂”這樣三條。這是旅遊者心理的共性。旅遊者不遠千里而來,就是想領略異地的新風光、新生活,在異地獲得平時不易得到的知識與平時不易得到的快樂。


知識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很多見識,增進了對各地了解,豐富了人文知識。這才是旅遊的真諦!意志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心靈的意志,會讓自己的思維,心情發展到興奮,快樂的極致。


休閒性:日前高速運轉的生活工作頻率,使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壓力過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鬆自己,到海濱城市享受陽光,沙灘,大海,藍天,白雲。